本报合肥12月30日电时近岁末,“加紧构筑并抢占新世纪人才高地”成为安徽省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人才工作相关的“热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先是省委、省政府于12月22日联合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部署新世纪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和措施;接着是安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省人才交流大会隆重举行,18个地市的500多家单位和2万多名各类人才进场,6000多个岗位一日敲定;最令人振奋的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即将出台。
人才问题如此之热,缘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世纪大盘点”后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横向比较,安徽人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素质结构不理想、人才外流严重等诸多问题。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新世纪、“十五”规划时,深感人才问题的重要,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迎头赶上,必须抓紧构筑和抢占人才制高点,以此应对经济全球化、东西部对人才“引力”的挑战。
为抓紧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安徽省首先从人才机制创新入手,着重改革人才资源配置方式,调整人才分布结构。省委、省政府宣布,从2001年开始,人才工作遵循市场的基本法则和运作规律,一方面解除人才对政府和单位的行政附属关系,凸现人才的社会使用权;另一方面改革用人制度,确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主导地位,除少数国家规定的政策性安置和特需人才外,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一律进入人才市场,实现个人自主择业和单位自主用人。坚决消除人才流动中的部门限制、身份限制和地域限制,解决行政档案、户籍管理对人才流动的制约。并对到个体、私营、中外合资、股份合作等非国有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在职称评定、培养使用、政府奖励等方面,享有国有单位同等待遇。到2005年,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
安徽省还就优化人才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自愿来皖工作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一律放开接纳。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对引进人才实行身份证管理,对各用人单位需要引进的各类人才,凭本人有效证件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即可办理入户等有关手续;暂未落实工作的,可由本人委托当地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免收城市增容等费用,配偶和未婚子女可随调随迁。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引进急需高级人才的津贴制度,对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的国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拔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给予安家费补贴,并由政府出资兴建或购置人才公寓,优惠提供给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使用,优先解决其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
安徽省还决定,从2001年开始,全省将有重点地选拔一批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在科研开发、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经批准的科研项目由省财政给予重点资助。建立省公派出国留学制度,由省财政出资,采取公开选拔、专家评审、签订合同的方式,每年选送一批定向培养。从明年开始,建立省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等。
为确保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目标的实现,安徽省将从2001年起,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的重点内容,定期检查、考核人才工作及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并作为评价地区、部门领导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要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自觉接受监督。